在精細化工、制藥研發與新材料合成中,200L雙層玻璃反應釜以其優異的化學惰性、全程可視性與控溫精準性,成為中試放大與批量生產的理想設備。其雙層夾套結構可實現加熱、冷卻與保溫,配合攪拌系統完成復雜反應。掌握
200L雙層玻璃反應釜科學、規范的使用方法,是確保實驗安全、高效與可重復的關鍵。

第一步:安裝檢查與環境評估
將反應釜置于穩固、水平的通風櫥或實驗平臺,確認升降機構、攪拌電機安裝牢固。檢查釜體有無裂紋、劃痕或應力點,尤其關注法蘭口與夾套焊縫。確認密封圈(通常為PTFE或氟橡膠)完好、無老化。評估環境:遠離振動源、高溫熱源,確保冷卻水、真空、電源接口到位。
第二步:物料投加與密封
通過釜蓋加料口加入反應物料,液位不超過公稱容積的70%(約140L),防止攪拌飛濺或暴沸溢出。若需惰性氣體保護,連接氮氣/氬氣管路,進行3次置換。安裝攪拌槳,調整垂直度,避免刮擦釜壁。對稱均勻擰緊卡箍或螺栓,確保釜蓋密封可靠。連接溫度計、壓力表、冷凝管等附件。
第三步:循環系統連接與參數設定
加熱/冷卻:將循環導熱油機(或制冷機)的進出口分別連接釜體夾套的下進上出接口。開啟循環泵,排出管路空氣。設定油浴溫度(通常≤200℃),避免干燒。
攪拌:設定攪拌轉速(如50-800rpm),從低速啟動,逐步升至所需轉速,防止電機過載。
真空或加壓:若需減壓蒸餾,連接高真空泵,確保管路密封;加壓反應需使用耐壓配件,壓力不得超過夾套設計值(通常0.2MPa)。
第四步:啟動反應與過程監控
開啟攪拌,待運轉平穩后,啟動加熱或冷卻系統。密切監控:
溫度:反應液與夾套溫差不宜過大(建議≤50℃),防止玻璃熱應力破裂;
壓力:真空度或正壓是否穩定;
液位與反應狀態:通過透明釜體觀察氣泡、顏色變化、沉淀生成等現象。
嚴禁在高溫高壓下拆卸或開蓋。
第五步:結束反應與清洗
反應結束后,先關閉加熱,停止攪拌。待釜內溫度降至60℃以下,再關閉冷卻循環。若為真空系統,先破真空再停泵。緩慢泄壓(如有)。打開加料口或出料閥,收集產物。排空夾套導熱油。用適當溶劑(如丙酮、乙醇)清洗釜體內外,嚴禁使用硬物刮擦。干燥后存放于安全位置。